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025-57570426
  • 电话:025-57570426
  • Email:2047922773@qq.com
  • QQ:2047922773
  • 手机:13813028786
  • 地址: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冶山街道牡丹村6号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
如何破解无线胶装书籍质量问题?这几点至关重要
发表时间:2023-04-24     阅读次数:     字体:【

无线胶装是目前书刊装订工艺中最常用的一种。该工艺是用热熔胶作为胶黏剂,工艺流程为配页→铣背→开槽→上一次背胶→上侧胶→上二次背胶→上封面→一次成型→二次成型→冷却→三面裁切的书刊订联方法,工艺相对简单,生产效率高,但无线胶装工艺由于原材料或操作不当等原因极易造成露胶根、散页等质量问题,影响书本的美观和使用性能。因此我们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无线胶装书籍的质量。本文,笔者就露胶根、散页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谈谈相应的解决方法。
热熔胶与原材料的选择

首先热熔胶、原材料的质量是关键,这是确保胶装书本质量的基础。热熔胶质量关系到书页的粘结牢度,除了要选择使用质量稳定、综合性能优的热熔胶外,还要根据纸张性能来正确选择相适应的热熔胶。

铜版纸、胶版纸以及其他普通纸所用的热熔胶是不同的,不能用错,也不能混用。另外,在使用时还要根据热熔胶的使用性能,严格按照供应商提供的温度参数标准化操作,不得轻易改变使用温度。热熔胶的使用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,温度过高,虽然胶的流动性、润湿性、渗透性上升了,但粘结强度会下降,易产生气泡、甩胶,还会造成胶易老化、变脆,影响胶的抗拉强度;反之,温度过低,虽然胶的粘度上升了,但却降低了胶的流动性,对书芯的润湿性和渗透性的下降同样影响胶的粘接强度,甚至会发生热熔胶与书芯页边之间根本不粘的现象,造成露胶根、散页现象发生。
胶订工艺书背的处理

01、铣背工艺要求

按要求调整铣背量,三折页的书夹铣背1~2mm,四折页的铣背2~3mm。保证铣刀锋利,使书本铣背后有环筒的书页全铣成单页,背脊从头到脚都直而平,干净平整,前后书页铣背量一致。

铣背刀高低调整要求铣背刀与挤压轮的间隙0.2mm,铣背靠山的位置处于与书夹内夹板在同一平面,与铣背刀刀尖间距0.2mm为准。如果铣背靠山的位置偏离、铣背刀与挤压轮的间隙过大及铣刀变钝磨损,都会出现铣背不平整或铣背不干净,有残留纸屑,进而出现上背胶不匀称,书背不平整、空洞,露胶根、散页的现象。

02、拉槽工艺要求

槽深1~1.5mm,槽距5~7mm。铣背拉槽后,槽深槽距能达到标准且匀称,前后页一致,书背干净、无残留纸毛。

按参数调整槽深槽距,保证拉槽刀、拉槽靠山完整,拉槽靠山的槽口与拉槽刀的形状宽窄一致,以转一圈所有拉槽刀顺利通过且拉槽刀与槽口间隙小于0.2mm为准。拉槽靠山位置应与书夹内夹板处于同一平面,纸毛毛刷完整,拉下来的纸毛屑全部由毛刷清除干净。如果拉槽靠山磨损或位置偏离就会导致前后页拉槽深度不一致,纸毛有残留,造成胶液无法渗透到槽内。另外纸毛毛刷也很重要,但我们常常会忽略,毛刷既能清理槽口内的纸毛,还能使纸张拉槽后长短不一的纤维完全暴露出来,便于胶液全面接触且渗入槽内增强书页的粘结牢度。

03、背胶上胶工艺要求

保证书背胶的胶层厚度和均匀性,确保拉槽内的胶填充充实不渗胶,胶层厚度0.8~1.2mm。

书背上胶层的厚度、均匀度与书本的牢度和质量直接相关,必须规范操作。上胶轮的调整至关重要,既要保证胶液填满槽孔,满足胶层的厚度要求,又不能过多的渗透到书页中。首先要保证书背与胶轮平行接触,其次正确调整胶轮、匀胶棒的高低。

第一个胶轮我们称涂胶轮,它的主要作用是将拉槽内填满胶,一般将第一个胶轮与书芯的间隙调整为0~0.5mm,这样可使胶轮所带胶液以较大的挤压力灌入书槽中,以便将槽口塞满,同时还不会出现书背挤压变形的情况。所以根据纸张不同我们调节胶轮的高低也不同,对于铜版纸和80g的纸张我们会把间隙调小一点,一般调为0~0.2mm,对于60g比较软的纸张就把间隙调整大一点,一般调为0.2~0.5mm。

第二个胶轮我们称为填胶轮,是对第一个胶轮上胶不足的补充,可以控制胶膜厚度并使之均匀,一般调整间隙为0.5~1mm。匀胶棒可烫断热熔胶的拉丝并削平背胶,第一个胶锅的匀胶棒间隙不宜过大,因为还有第二个胶锅的胶轮对书本背胶的补充,所以一般调整间隙为0.2~0.5mm。如果间隙过大,就会将第一个胶锅的胶带入到第二个胶锅,出现第二个胶锅的胶越来越多的现象,第二个胶锅的胶轮主要作用是补充书本胶膜厚度。

04、侧胶上胶工艺要求

侧胶的宽度控制在5~7mm,厚度一般控制在0.3~0.5mm范围内为宜。侧胶不宜过窄过薄,会易露胶根;也不宜过宽过厚,会出现渗胶现象。

05、封面压痕工艺要求

根据书本的厚度确定四条压痕线,即包书线和翻书线。要求封面中间有两条压痕线,应与书本的厚薄相一致,中间两条包书线到外面两条翻书线的距离调整为6~8mm。翻书线尽量压重,以不将封面压裂、压爆为宜,这样就可以避免打开书的封面时,将书芯的第一页或最后一页带起出现露胶根的现象。压痕线的误差应控制在小于1mm为宜。

06、上封轮工艺要求

上封轮是将封面贴到已上好胶的书背上进行定位,调节时先逆时针转动调节手轮,使上封轮降低,点动机器将一本上好胶的书本转到上封轮处,此时封面在书本下,待热熔胶固化后,顺时针调动调节手轮,使上封轮刚好接触书背。此时用手拉出封面,以稍微用力可以拉出封面为准。上封轮过低,封面粘结不稳,封面定位不准;反之,上封轮过高,就会将书芯挤压变形,造成书背高、歪背、空洞等质量问题。

07、成型工艺要求

成型台对书本成型有两个力,托力和夹紧力。托实平板以刚接触书背为准,平板为水平状态,与书背头脚全面同时接触。夹紧力以两块成型刀的间距为略小于书本厚度1mm,夹紧时内成型刀要与内夹板在同一平面,如果不是在同一平面就可能会出现露胶根的现象。托实平板与成型刀的间隙应小于0.2mm。第二成型台可以比第一成型台的夹紧力、托力更大一点。这样包出来的书本就会书背平整、棱线分明。如果成型台的托力过小,会出现书本圆背、空洞、胶层不饱满现象;反之,托力过大,就会出现书背过高、歪背、岗线等质量问题。

露胶根、散页问题除以上两大主要因素外,封面纸张与书芯纸张克重相差太大也是引起露胶根、散页问题的原因之一,在装潢设计时也应尽量避免。

露胶根、散页问题出现的原因还有很多,如设备精度、生产环境温湿度、加工速度等。这些因素之间既存在关联性又有其独立性,很难找到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彻底解决这一质量问题。在操作过程中,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多维度思考、多方面着手。把控各个工艺环节,勤抽检,及时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、总结经验。

以“敬业、精益、专注、创新”的工匠精神,精益于每个部件和每一个参数,专注于每道工序,研究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,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,尽量避免露胶根、散页等质量问题的发生,提高书刊装订质量,给读者带来愉悦的读书体验。



载自《印刷技术杂志》

 
上一篇:以专项检查促质量提升 切实保障中小学教材教辅质量
下一篇:书刊胶印轮转折页易皱褶?其实很容易解决......